
6月17日,我們參與了一場很有意思的討論,和前法務部長施茂林以及許多來自政府、產業、學界的夥伴,一起聊聊司法領域的「數位轉型」。
你可能沒注意過,雖然《電子簽章法》去年已經修法,規定行政機關如果要排除電子簽章的使用,得設立「落日條款」,但司法院還是可以自行公告不採用電子簽章。這就是為什麼,很多司法程序到現在還是得靠一張張紙本、簽名和印章。
當天的討論有幾個很關鍵的問題:
- 為什麼自然人憑證或傳統的數位簽章技術,在司法流程裡不太好用?
- 如果採用生物技術性電子簽章(例如影像電子簽章),會不會更適合?
- 其他產業,像醫療,已經有超過一半單位都用影像電子簽章了,那司法界呢?
法院的文書更快完成,
爭議就能更早解決!
不用再拿一大疊紙本跑來跑去
簽名也能兼顧安全和真實性

接下來,我們預計將著手籌備「數位司法論壇」,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,一起來討論:
- 怎麼把數位科技與司法結合
- 怎麼讓流程更透明
- 怎麼保護好每個人的權益
數位轉型不只是口號,司法也需要新的工具和思維。
期待未來有更多對話,讓台灣的司法更有效率,也更貼近人心。